臺灣於2021年宣示加入國際「2050淨零排放」的行動,隨後公布對應策略及行動計劃。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智慧建築發展部經理江友直表示,國發會已訂出2050年100%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為淨零建築,如需要引導市場轉型,就必須依靠『智慧建築規劃』,協助加速房產轉型。 面對新政策之下的智慧建築,又有哪些新標準?為何智慧建築會成為未來購屋新指標?本文彙整當前評估標準,以及透過實際案例,讓您快速了解智慧建築的生活應用。 ★ 最新「智慧建築評估手冊2024年版」已經公告囉!可以點擊以下連結前往參閱 → 2024 最新「智慧建築評估手冊」上路囉!!!
▍為什麼需要新的智慧建築標章?
臺灣自2003推動智慧建築標章至今年已邁入第20年,從原先以系統整合為導向、2011年修正為以功能特性、2016年修正為以設施完備,到2023年,因應科技進步飛速,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名譽理事長溫琇玲表示,現處AIoT的時代,有一些新技術、數據蒐集在原先的評估裡並未提及,且因為需要修訂調整的內容過多,選擇以改版方式。而智慧建築需要投注相較傳統建築較高的成本,因此此次也調整為以效益為導向,希望未來建築實際應用上,能符合其應有的價值。
▍智慧建築五大評估指標+智慧創新指標
2023年版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草案),把原先的八大評估指標,修改為五大評估指標,分別為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另外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名譽理事長溫琇玲老師表示,原本八大評估之一的智慧創新指標,因為過往在評估的時候,因為原先評估只要符合基本規定即可得分,不易凸顯建築個案的特徵,無法讓智慧建築有好的創新發展,因此把智慧創新指標獨立,並採外加計分方式,藉以鼓勵並引導智慧建築的創新發展,更適用AIoT時代的需求。
以佳實的以往系統建置的經驗來看,智慧建築各項指標的各項系統功能,包含智能影音對講機系統、緊急求救、門禁管制、環控系統、CCTV監視系統、中央監控系統,專業有能力的系統整合廠商早已能透過中央監控或系統整合的專業技術進行整合,然而要進一步討論「智慧創新」指標這件事,有兩個議題可以關注:1.未來建築如何透過系統整合真正的實現無人卻能有效管理的智能住宅;2.未來如何讓住戶能夠輕鬆地使用手機或手持裝置進行遠端智能操控及管理。這兩個議題會是未來新版智慧建築評估指標中「智慧創新」指標可能會面對的系統創新,而這樣的「智慧創新」也才能構築出符合使用者生活應用、有效提升實質居住體驗的智慧建築。
▍疫情衝擊下,佳實對於建築智慧創新的實際應用。
在長達三年多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生活型態鉅變,住宅除了原有的休憩功能外,更需要乘載學習、辦公的需求,在長時間居家的過程中,住戶因而更重視居住的環境品質,對於建築的智慧化功能不斷提升,其中包含溫度、濕度的控制、光線的舒適性以及居住安全性等,也因此對建築轉型有著明確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而在疫情期間,佳實就幫永和東煒大和社區規劃社區警衛系統的優化升級,屏除傳統影音對講機維修重新建置及後續維運費用昂貴、且傳統系統不具彈性的問題,佳實提供了全新的解決辦法『UrFone雲端影音對講系統』,社區僅需要建構主機端或是雲端主機,全體用戶可直接透過手機、平板做為影音對講設備甚至可以遠端開門,更便利住戶們操作應用,另外,在安全上也大大優化在緊急求救的功能,傳統大樓的緊急求救按鈕或緊急對講機,往往都只設置在固定位置,因此,急難危難只能發揮通報的功能,無法有效地與警衛持續的通話而造成遺憾發生。而像『UrFone雲端影音對講系統』所帶來的效益是讓住戶不再受社區場域限制,只要住戶透過手機即可立即撥打連繫警衛人員協助,享受絕對的安全及便利。
▍2023購屋決策新指標!
根據內政部公告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不少商辦住宅取得智慧建築標章,為的就是在2050年能符合政府的產業轉型目標,因此建案只要依法取得建造執造或使用執造,皆能申請智慧建築,而依照上述兩種執照,所取得的認證區分為:1.規劃設計、施工階段(已取得建造執造),經評估通過後取得《智慧建築候選證書》。2.實體建築階段(已取得使用執照),經評估通過後取得《智慧建築標章》。不論哪種認證,有效期限皆為五年,期滿前三個月內,可以申請延續認可。
因此民眾如果是想購買預售屋,可以請建商或代銷公司提供《智慧建築候選證書》證明,而新成屋則可要求提供《智慧建築標章》,藉此保障購入的新家是依法規執行且符合智能指標建造的『智慧建築』,避免屆時政策強制執行時,又要面臨建築轉型的窘境。